首页 全国两会 爱国爱教
抗日救亡留青史 铁骨正气中华魂——“沈阳九君子”抗日事迹
2025-08-28 收藏 作者:钱秋 来源:《天风》
A+
A-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的爱国基督徒不顾生命安危,走在抗日救亡的最前线,其中以“沈阳九君子”刘仲明、张查理、毕天民、李宝实、于光元、张韵泠、巩天民、邵信普、刘仲宜为代表。他们是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爱国小组成员,是基督徒医学家、银行家、教育家。他们以“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精神,甘愿舍己牺牲,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爱国小组

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于1913年,以“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精神,吸引了一批爱国青年,共同谋求国家发展之路。奉天医科大学教授、奉天基督教青年会董事刘仲明(又名刘同伦)在欧洲留学期间,深深认识到只有国家强盛了,国人才能受到尊重。1929年回国后,他在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组织了一个基督徒爱国小组,致力于爱国事业,促进祖国早日强盛。

“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小组的一些成员因被日本人通缉而转到关内抗战。留在沈阳的有大学教授刘仲明、张查理、毕天民、李宝实、于光元,奉天贫儿学校的张韵泠,银行家巩天民,金融家邵信普,同仁医院院长刘仲宜等。面对国破山河碎,他们每次聚会,必各饮苦水一杯,以示不忘国耻之志,以待报国之机。为支持中共地下党及东北义勇军等抗日组织,爱国小组每人每月捐出月薪的一部分作为援助资金。为了抵制日本奴化教育,爱国小组将《平民千字课本》内容改动,寄给东北各地基督教青年会、教会代散发,以激发民众爱国思想、唤醒民族意识。


二、向国联调查团提供揭露日本侵略真相的资料

东北沦陷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国际联盟组织(下称“国联”)。而在国联,日本却声称:“九一八”事变日本出兵是自卫;日本军在中国东北各地的行动是为了维持秩序,保护日本在华权益;满洲国成立是中国东北民众的意愿,是民族自决。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国联决定派调查团到中国东北地区进行调查。调查团由英、美、法、德、意、中、日代表组成,英国人李顿(Hon Lytton)为团长,法国人哈斯(Robert Haas)为秘书长。

1931年12月,爱国小组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国联调查团此行关系东北命运,大家一定要抓住此时机,针对日本人在国联的诡辩,收集铁证,整理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事实真相,交给调查团。为安全起见,大家不再聚会。收集到的材料,统一由巩天民交给刘仲明,由刘仲明、张查理、毕天民三人负责整理证据,编写文字说明并译成英文,附在证据旁,于光元担任总审校。分工明确后,大家立即分头行动起来。

每一份材料的收集,都冒着生命危险。例如,日军给伪省政府的命令,是通过当时管理文卷的爱国人士下晚班时将文卷秘密带出,当夜拍照,次日早晨又秘密带回归档。伪奉天市政府发出的“商会组织人员参加庆祝建国游行并送赏金千元函”的原件,由巩天民夜入商会取出,当夜晒成蓝图,次日清晨送回原处。日军把持中国财政的布告贴在伪财政厅门前,有日军站岗,很难得到。一个大晴天下午,毕天民携带照相机,利用阳光刺眼、岗兵不易向西瞭望的机会,爬上伪财政厅对面一家店铺房顶,等有来往车辆开过,利用车声掩护,拨动相机拍照。

全部资料的整理和编写约用了40天,打印用了8天,都是在夜间秘密进行的。张查理的夫人买了一个大相簿,全部资料都贴在上面,最后用蓝色缎面做了一个资料袋,上面用红丝线绣上了“真相”(TRUTH)。



资料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种证据汇编,共收录75条。其中纸质证据有343页,还有若干实物证据,中文或日文证据后都附有英文说明。第二部分是用英文写的各项证据要点说明,分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九一八”事变是日军早有预谋的侵略行为,绝非自卫;第二个主题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东三省各处侵犯中国行政主权和领土完整、残杀中国人民,绝非维持秩序;第三个主题是“满洲国”是日军强行炮制的,绝非民族自决。这三个主题主要针对日本的三点谬论进行驳斥。


本文列举证据8、证据27、证据54以及结论的图片资料如下。


证据8:此布告于1931年9月19日上午9点左右在沈阳遍处张贴,而对沈阳的占领是10点完成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11点才到沈阳,说明这张布告是早已准备好的,日军占领沈阳是早有预谋的。


证据27:土肥原贤二及丁鉴修任职公函,作为日军对中国东北行政控制的证据。


证据54:辽西建国促进大会之游行。图片指出,游行队伍中有荷枪实弹的日兵,说明游行是在日本刺刀威胁下进行的。


资料结论中写道:“总之要记得,东北人口的95%以上是中国人。中国人自然要做中国人,并且永远是中国人。世界有可能被一时蒙骗,中国人目前有可能处于弱势状态,但是任何凭借武力或欺骗的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方式迟早会酿成灾难性后果。因此,为了世界和平与秩序,为了正义和公平,我们真诚地恳请你们关注,并请你们在处理当前中日争端中能不偏不倚。”

1932年1月底,所有材料准备就绪,专等国联调查团的到来。但如何把这份材料交到调查团手里呢?这是个难题。调查团到沈阳时,一定戒备森严,爱国小组成员不可能接近调查团。

一天,刘仲明与盛京施医院院长雍维林(William R. Young,苏格兰人)谈及此事。雍维林精通国际法律,告诉了他们材料要想被调查团接受必须要走的法律程序。除了这些材料,还需要附上一封正式信函,写明递交人姓名、职业,并签名。按理他们应该亲自递交,如果无法亲自递交,需要有调查团认可之人的证明。雍维林推荐了一个合适人选,就是在法库县传教的倪斐德牧师(Frederick WS O'Neil,爱尔兰人),他与调查团团长李顿自幼就熟悉。

刘仲明立即将情况告知了爱国小组同仁,大家推他代表小组给调查团写这封信函,信中这样写道:“⋯⋯由于明显原因,不克躬亲晋谒,深感歉怅!我今代表沈阳抗日爱国小组,计有大学教授刘仲明、张查理、毕天民、李宝实、于光元,社会教育家张韵泠,银行家巩天民、邵信普,医学家刘仲宜,共九人,敬托倪斐德博士代交小组亲自预备的证据汇编和事实说明各一件,请接收审阅。希望通过这些材料,对贵团了解中国东北实际情况有所助益。”

2月下旬的一天,倪斐德到刘仲明家来取材料。接过材料时,他激动地说:“我若因此而死,是为一项伟大的事业而死。”(If I die,I die for a great cause.)为了安全,他将材料放到了英国领事馆。

1932年4月21日,调查团来到沈阳,他们入住的大和旅馆门禁森严。旅馆所有人员及旅馆外的警卫、司机、车夫,都由日本特务担任。调查团初到沈阳,看到、接触的都是由日本人安排好的假象,他们也为接触不到真相而烦恼。

4月25日,倪斐德邀请李顿和哈斯到东北神学院谭文纶教授(William MacNaughtan,苏格兰人)家共进晚餐,雍维林作陪。有几车日本人跟随而来进行“保护”。当日本人进屋一看,一个小小的餐厅里只有谭文纶夫妇、倪斐德、雍维林及李顿、哈斯,别无他人,主人也未邀请他们入座,他们只好退到外面。晚餐间,倪斐德把爱国小组写给调查团的信函交给了李顿,并一一介绍了这九人的职业、地位、声誉、品行。倪斐德、雍维林、谭文纶当场签字为九人做了证明。第二天下午2时,调查团去英国领事馆审阅了这份材料。

1932年10月2日,国联调查团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了《国联调查报告书》。报告书否定了日本人所说的“九一八”事变是自卫,否定了满洲国是民族自决。比较报告书和爱国小组递交的材料,不难看出材料中提供的证据和说明,对调查团的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

1933年2月24日,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日本1票反对,通过了十九国委员会关于接受《国联调查报告书》的决议。日本恼羞成怒,退出国联。


三、威武不能屈

日本在国联失败后,下狠心要对向调查团提供资料的人进行报复,爱国小组成员均遭逮捕。但他们在被捕后,依然表现出了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

刘仲明、巩天民、刘仲宜作为重犯,被关押在日本宪兵队。刘仲明被审讯时,日本人让他把反满抗日活动详细招来,他回答说:“我只是做历史见证人,只是为真理作证。”他针对日本人所说的“‘九一八’事变是自卫”“满洲国是民族自决”这两个谬论进行驳斥,承认是自己从日本官方布告、报纸中,将与日军所说矛盾的证据收集起来交给了国联调查团。

在宪兵队,巩天民受尽折磨,但一直保持镇静,与日本人斗智斗勇。一次,日本警佐威吓他说:“你们向国联控告我们,使我们日本人在全世界面前大大丢脸,你们这些家伙,绝不能让你们活着,你们是死有余辜。”出狱那天,巩天民对刘仲明谈起这段话,刘仲明说:“果真如他所说的那样,那我们可真是死有余荣了。”

刘仲宜被捕后,日本人用各种酷刑威逼他承认自己是满洲国人,但他始终坚持自己是中国人。于是日本人在他身上用尽各种刑罚,即使如此,刘仲宜也不屈服,不停地吟唱赞美诗鼓舞自己。他的妻子每天守在宪兵队门口,带一身干净的衣物,换回一包被血浸透、被打烂的衣服。血衣让家人心碎,但这起码证明里面的人还活着。

在审讯李宝实时,日本人拿出一份名单要他指认,遭他拒绝,于是便对他一顿毒打。后来,日本人得知名单中的奉天文华中学校长郭承权与李宝实是好朋友,便让他打电话将郭承权叫来。他拿起电话,用尽力量喊道:“我在日本宪兵队呢,日本人要抓你,你快跑!”日本人急忙挂断电话,随后又对他一顿暴打。

由于此案牵连的人较多,在国际压力下,1936年5月,被捕人员先后被释放。出狱后,无论是留在沈阳的,还是转移到关内的爱国人士,都继续以各种方式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虽然国联最终没能阻止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但爱国小组的行动却使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和炮制伪满洲国的真相得以公开于世,揭穿了日本在联合国的诡辩,为中国抗日赢得了世界支持,这是抗战外交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然而他们的故事曾一度埋没于历史中,直到2008年,爱国小组当年递交给国联调查团的那份材料在日内瓦联合国图书馆被巩天民的后人找到,这段历史才开始走进公共视线,他们的故事也开始被传扬,他们也因此被尊称为“沈阳九君子”。


(作者系东北神学院教师)


(刘仲明)


(张查理)


(毕天民)


(李宝实)


(于光元)


(张韵泠)


(巩天民)


(邵信普)


(刘仲宣